类风湿和风湿病存在多方面差异,在概念、症状表现、发病原因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均有不同。了解这些差异,能更好地进行防治。
1. 概念:风湿病是一大类影响骨、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病统称,包含上百种疾病,如痛风、骨关节炎等。类风湿则是风湿病的一种,是自身免疫性疾病,主要侵犯关节滑膜。
2. 症状表现:风湿病症状多样,不同类型症状不同。骨关节炎主要表现为关节疼痛、僵硬,活动时加重,多见于中老年人的膝、髋关节等。痛风常突发关节剧痛,多在夜间发作,以第一跖趾关节常见,关节红肿热痛明显。类风湿主要表现为对称性、多关节肿胀、疼痛、畸形,晨僵时间较长,一般超过1小时,常见于手腕、掌指、近端指间关节等。
3. 发病原因:风湿病病因复杂,与感染、遗传、环境、免疫等因素有关。如感染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可引发风湿热。类风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,遗传、环境、感染、免疫等因素相互作用可能导致发病,有一定的遗传倾向。
4. 诊断方法:风湿病诊断需结合症状、体征、实验室检查、影像学检查等。如痛风患者血尿酸水平常升高,关节超声可见尿酸盐结晶沉积。类风湿诊断除症状外,类风湿因子、抗环瓜氨酸肽抗体等指标有重要诊断价值,X线、磁共振成像等可观察关节病变情况。
5. 治疗手段:风湿病治疗根据不同类型选择不同方法。痛风治疗包括控制饮食,减少高嘌呤食物摄入,使用别嘌醇、非布司他降低血尿酸水平,急性发作期用秋水仙碱、依托考昔止痛。类风湿治疗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、缓解症状、保护关节功能,常用药物有甲氨蝶呤、来氟米特、柳氮磺吡啶等改善病情抗风湿药,也可使用生物制剂如阿达木单抗、英夫利西单抗等。治疗均需遵医嘱。
区分类风湿和风湿病对有效防治至关重要。通过了解两者在概念、症状表现、发病原因、诊断方法和治疗手段上的差异,能做到早发现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若出现相关症状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风湿免疫科就诊,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