肘关节脱位是常见关节损伤,影响关节活动与生活质量。掌握手法复位需了解解剖结构、熟悉复位方法、遵循复位流程、做好复位后护理、知晓并发症处理等。
1. 了解解剖结构:肘关节由肱骨下端、尺骨鹰嘴和桡骨头组成,包括肱尺关节、肱桡关节和上尺桡关节。熟悉其解剖结构,能明确脱位类型和方向,为手法复位奠定基础。如后脱位时,尺骨鹰嘴移向肱骨后方。
2. 熟悉复位方法:常见复位方法有椅背复位法、科氏法等。椅背复位法是让患者坐在椅上,将患肢放在椅背,腋部靠在椅背,一助手向下牵拉上臂,术者握住腕部,沿前臂纵轴方向牵引,同时用拇指推挤尺骨鹰嘴向前,即可复位。科氏法是在臂丛麻醉下,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腕部,另一手握住肘部,先将肘关节屈曲至 90°,然后沿前臂纵轴方向牵引,同时将前臂旋后,即可复位。
3. 遵循复位流程:复位前需评估患者病情,排除骨折等禁忌证。复位时动作要轻柔、准确,避免暴力。复位后需检查关节活动和弹性固定是否消失,还需进行 X 线检查,确认复位是否成功。
4. 做好复位后护理:复位后需用石膏或支具固定肘关节于功能位 3 周左右。固定期间要注意观察患肢血液循环和感觉,防止出现压疮和神经损伤。拆除固定后,要进行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,促进关节功能恢复,可使用双氯芬酸钠、布洛芬、塞来昔布等药物缓解疼痛,但需遵医嘱。
5. 知晓并发症处理:肘关节脱位可能并发骨折、神经损伤、血管损伤等并发症。如出现骨折,需根据骨折情况进行相应处理;如出现神经损伤,需使用甲钴胺、维生素 B12 等营养神经药物治疗;如出现血管损伤,需及时进行手术修复。
掌握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,对于恢复关节功能、提高生活质量至关重要。需了解解剖结构、熟悉复位方法、遵循复位流程、做好复位后护理、知晓并发症处理。但手法复位需专业医生操作,若发生肘关节脱位,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。